close


要先感謝一下室友丞專,不但幫我弄到打折票,還連司機都幫我安排好了,

真的非常謝謝她。


這是我第一次看豫劇。其實對於中國傳統戲曲的接觸,我也是這一兩年才開始的。

且不算在北京老舍茶館看到昏昏欲睡的「霸王別姬」,

久仰崑曲「青春版牡丹亭」的浪漫溫婉,但是也一直沒有機會看到。

直到今年去上海看了「伐子都」打開我這扇看戲的窗。


一方面是對劇名感到有興趣吧!那樣紛亂的年代,

兩個互不相讓的女人,擦出的火花想必十分精彩。

加上網路上看到的劇照,服裝設計非常精美,

於是就心心念念的想去看了。

到了文化中心至德堂,發現座位真的全滿了。

除了一堆年紀大的老先生老太太們,

其實觀眾群中最多的,反而是跟我同年的學生們,

這和我在上海看到的情況很不一樣,也欣喜了一下。


當家的當然是豫劇皇后王海玲,一亮相就贏得滿場喝采。

飾演光緒皇帝的是她的女兒劉建華,女裝很亮眼,辦男裝更是英氣非凡。

珍妃則是由簫揚玲扮演,一身旗裝非常嫵媚耀眼。

看了一下節目單,發現許多角色都是由女生反串,

但是她們在台上的舉止音調真是讓人分辨不出來呢!

幕啟的時候,因為是光緒大婚的大場面,

為了營造場面的浩大感,宮女和侍衛們由一樓觀眾席進場。

我又剛好坐在靠走道的位置,得以近距離看到演員們。

(不過,這種噱頭也讓我想到半年前的「貓」啊!笑)


名伶果然不一樣啊!每一顆音色都十分飽滿有力,

拉高音的時候更是渾厚,完全沒有戰戰兢兢的感覺,

而是輕而易舉的就拔上去了。

喜歡她唱「一聲雷」那一個段子,

舞台上就慈禧一個人,站在高臺上,燈光聚集在她身上。

那是她的六十大壽啊!應該要子孫滿堂,百官賀喜的。

可是,呈上來的卻不是壽禮,而是鮮血淋灕的戰報。

你們說我禍國殃民,手握大權不放,

但是你們知道嗎?我守寡的時候,只有二十歲啊!

二十歲,那是怎樣如花似玉的年紀。

我還來不及享受青春,就被迫面對獨守空閨。

滿朝爭權,我有的,只是稚齡的皇子,和「慈禧皇太后」的美名。

我沒有強硬的後台,想要在強敵底下生存,只能靠我自己了。

你們說我蠻橫無理,貪圖享樂,

但是你們想過嗎?我是個女人啊!

而一個女人,想要在這宮闐之中生存下去,必須用到怎樣可怕的手段。

或許,也是亡國的手段。


一開始覺得演光緒的劉建華得聲音還好,

上半場聲音還不是很開的樣子。

剛開始的他,年輕,有雄心壯志,

遇到可愛的珍妃,兩小無猜的他們還玩起照相來。

但是到下半場,角色就開始走向陰沈面,

變法失敗,珍妃被打入冷宮,身為皇帝卻被囚瀛台。

直到珍妃要被賜死的那一刻 :

我不要她死!我不要她死!

我算什麼皇帝啊!

被困在這高聳的朱牆內二十多年,離開出生的醇親王府,

貴為皇帝,卻什麼權力也沒有,

封后由不得我,宣戰由不得我,改革由不得我,甚至,

留下自己最愛的女人,也由不得我。

據說,西逃後,光緒回到北京,

特命人從珍妃的故居裡拿來裡面的一扇簾子,藉此賭物思佳人。

在他死前,沒有再碰過任何女人,

光緒對珍妃,也算仁至義盡了。


演珍妃的簫揚玲扮相很漂亮,聲音也很清亮好聽。

她是光緒的紅粉知己,是皇后的眼中釘,是慈禧的肉中刺。

即使原本該屬於她的如意錯身而過,但是她擁有的,卻是皇后也沒有的恩寵。

每一次,她都是那個站出來說話的人,為了光緒,為了國家。

第二幕被打入冷宮的珍妃,穿著一身的白衣,握著玉佩,

悽悽楚楚的憑窗而立,眼底有對光緒說不盡的眷戀和愛。

你可以摔碎玉佩,但是,你可以摔碎我對皇上的一片真心嗎?

我二十五歲的年華,就即將葬身在這狹小的胭脂井內,

濺起的不只是水花,而將是歷史的波濤啊。

我曾許諾過你,要共生共死到白頭,

如今尚未白頭,紅顏卻將逝,

皇上的一片恩情,我只能來生再償還了。


還是忍不住說說舞台設計,有一幕設計的很棒,

維新變法失敗後,慈禧下令處決六君子,

砍頭的那一刻,用從舞台上方的六條白綾代替。

下令斬首的時候,白綾就猛然落下,

珍妃無力阻止失敗,只能在台前痛哭,

她的丈夫失敗了,她的國家也失敗了。

但是我覺得燈控和音控沒有做的很到位,

燈光常常沒有打好,或許是場地的關係,熄燈全黑時還是隱隱約約看得到舞台。

(但是我記得貓不會這樣......)

演員的聲音都很棒,但是音控沒有弄好麥克風,

讓聲音有時候會聽起來過於刺耳,真是可惜了。


結束的時候,可以憑節目單給演員簽名,

就很興奮的排起隊來,進場的時候有買真是明智之舉啊!(笑)

還好沒有排很久,就簽到了,還可以跟演員做近距離接觸,很開心呢。

而且王海玲老師還有問我們是哪個學校的,(大聲回 :中山大學!)

她就笑著說:「哇!這麼多同學一起來看啊!」

還有劉建華和簫揚玲人也都很好,

看他們連妝妝都沒卸就來幫我們簽名,真的很感動。

(哪像賭音樂劇都等超久... ...)


沒想到第一次看豫劇就有這麼大的收穫,傳統戲曲的魅力真是大啊!

開始期待十二月的「秦香蓮」了。

希望過年去上海的時候,也能去逸夫舞台再看幾場。

中國戲曲裡那種大喜大悲的感情,纏綿溫婉的唱詞,

只有我們才聽的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sherry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